在上一章中,我们解释了“时频重力位测量”的研究目标是重力位差。那么目前有哪些方法能够观测重力位差?为什么我们要使用时频法?接下来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现有的几种方法。
传统的,也是课本上介绍过的方法,是水准测量联合重力测量。这种方法在精确测得正(常)高的同时,也得到了“副产品”重力位差。
引自Levelling in Surveying | Mthods of Levelling | Uses of Levelling (quantity-takeoff.com)
但是这种方法至少存在3个主要缺陷:
<aside> 🤔 你可以试想一下,假设要求拉萨与北京两地之间的重力位差,从设计水准环路到一路架设仪器观测,再到后期的平差处理,需要多庞大的工作量。当然你可以说中国已经有现成的水准网了,这段路以前已经测过了。但是当年的观测设备精度如何呢?地球是不是在不断变化呢?我们往往需要定期更新观测结果。测拉萨和北京还是比较简单的情况,如果我想知道中国北京和美国旧金山之间的重力位差呢?两地之间目前没有水准网连接,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有。
</aside>
那么如果采用时频重力位测量的话,这个问题怎么解决?非常简单的三部曲:
怎么样,和水准方法相比是不是属实降维打击?而且如果将来科技发展了,我们直接换更精确的原子钟、或者换更好的信号传递手段,就可以立刻更新观测结果。至于北京和旧金山?除了把台站换个地方,其他的没有任何区别。
你可能会觉得这么比不公平,地面水准测量那都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了,现在是卫星时代,我们有 GPS 水准,有 GRACE 重力卫星,还有很多现成的高精度重力场模型如 EGM2008,拿它们直接测重力位、测高程不比时频重力位测量要简单方便得多?
有个词叫做似是而非,用来形容上述这些技术与时频重力测量之间的差别非常贴切。
对于 GPS 水准,它虽然叫水准,但观测的实际上是大地高。要将其转换为正高或者正常高,还需要配合重力场模型才能完成。